2021年2月19日,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葉海生在接受《中國外匯》採訪時表示:新的一年,外匯局將研究有序放寬個人資本項下業務限制。修訂境內個人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管理規定,取消年度購付匯額度限制,優化管理流程;研究論證允許境內個人在年度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內開展境外證券、保險等投資的可行性;配合人民銀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“理財通”試點。
此消息也發佈在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的《中國外匯》雜誌2021年第3-4期——《葉海生:深化改革穩步推進高水平資本項目開放》,葉海生現任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,因此這一政策有望在2021年得到研究甚至落實。
實施時間
國內投資者等了許久,終於等來了這消息,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實施呢?官方沒有確切的消息,但我們能看到官方發布的措辭中,看到一些端倪。
修訂境內個人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管理規定,取消年度購付匯額度限制,優化管理流程。內容話語簡單直接,應該會快就能實施。
第二項,研究論證允許境內個人在年度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內開展境外證券、保險等投資的可行性。
研究論證……可行性,表明這個議題已經擺上了桌面,需要經有關人員的協商,商討才能推出,時間相對長一些。
第三項,配合人民銀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“理財通”試點。
這項措施屬於“配合”,並非主導,因此要看粵港澳大灣區那邊的情況,時間待定。
政策背後的動因
2020年,一方面,我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、疫苗接種有序開展,中國經濟今年開局良好;另一方面,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,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支付計價和國際儲備的佔比進一步提升,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和資本市場發展空間。
因此短期上,如果允許個人5萬美元便利化額度內開展境外證券、保險等投資,邊際上有利於增加購匯需求,改善外匯市場供求狀況,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。
長期上來講一旦個人能夠進行個人海外投資,對樹立人民幣的國際信譽,讓人民幣國際化有重大的意義。